男性喜欢年轻貌美的女性,这是事实。事件中几位男性的这一喜好,是女海王项思醒在各个鱼塘之间游刃有余的前提。
引用男主角张科峰的一句话“在她没出名之前,除了好看,一无是处”,可见张科峰想要的,也只是好看。
综合一下这几个人在爱情初始阶段的图谋:张科峰图色,项思醒图财(约炮图色),男二号徐某某图色。明明是恋爱关系,但是感情似乎成了最无关紧要的东西。其实不然,感情在里面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。
张科峰和徐某某不缺钱,自然也不缺美色,这是事实,但是他们却被项思醒骗得团团转,是项思醒真的貌美如花吗?其实不是,就美色而论,他们不缺更漂亮的。
是情感,使得项思醒成了无可替代的唯一,也是情感,才使得他们不惜耗费巨资讨好项思醒。
但是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到,在这几段关系里,情感并不是恋爱的首要原因,而往往我们都认为行为的原因是最重要的。
这就得谈到情感的无奈之处了。明明自己是最重要的,却不能决定自己的输出对象。
输出情感,获得回应,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强烈需求,我们无法压抑,但是我们能决定情感输出的对象。而影响我们决定情感输出对象的因素包括外表、钱财、智慧、荣誉、情感等。
情感很简单,它只管输出与渴求回应,只是人们加入了太多的前提条件,才使得情感复杂了起来。各种前提条件对情感的唯一作用是压抑。但是这种压抑作用不是次要的,而是必要的。
这是由于情感在初始的输出阶段是不讲究对象的,谁都可以。因为情感输出的首要原因不在对象,而在自身。这种自身因表现为:我们先有个对某些群体输出情感的倾向,而且这种倾向常常是被动的形式。
比如有些女性容易犯花痴,她们不是对特定的对象犯花痴,而是对特定的群体犯花痴。只要帅就够了,对象的其他特征都不重要。而对帅的认识,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不一样,我们常常受特定区域的审美因素的影响,这是情感输出倾向的被动性体现。
但是我们可以主动改变我们的倾向,只要我们愿意,我们可以对任何一个对象输出特定的情感。若没有一种压抑作用,结果是谁都可以满足情感的需求,情感就没办法再输出了。
自由就意味着不自由。我们可以自由地对任意对象输出情感,但是输出哪种情感才好呢?只靠情感本身是无法决定出一个特定的对象,必须依赖压抑作用来选择对象。
而且,缺乏压抑作用,我们就没办法建立长期稳定的情感关系,因为谁都可以。压抑作用显而易见的目的是挑选对象,而根本目的“建立长期稳定的情感关系”则往往被掩盖了。
“建立长期稳定的情感关系”之所以是根本目的,这是由情感的结构“输出情感—获得回应”所决定的。获得回应与否的选择权不在自身而在他人,充满了失败的风险。
若是一味地输出情感,无法获得回应,情感就会枯竭。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,就可以消除无法获得回应的风险,确保情感输出的持续与稳定。每一次回应,对情感来说都是一种鼓励,会不断加强它向特定对象输出情感的倾向。
另一方面,压抑作用是确保情感质量的重要因素。情感不易于满足,它要强调一个真字。输出和回应都要求的是真情实感。
真和假处于对立关系中才能存在。只有在排除周围人,只针对特定对象时,才有真情实感。特定对象的数量越少,情感就越真。
在情感关系中,压抑作用有个转变的过程。先是外表、钱财等其他因素在发挥着压抑作用并挑选情感输出的对象。
在情感关系建立后,在情感双方持续地“输出情感—获得回应”的过程中,情感因素逐渐成为压抑作用的主体。情感要求自身选择特定的对象。只有完成这个转变,情感才真正决定了自身的对象。
我们可以看到,事件中的男主角张科峰已经完成了情感决定自身对象的转变,但女主角项思醒并没有,所以张科峰一往情深,而女主角选择了出轨。
即使是在家庭关系里,情感也比血缘更本质。血缘只是影响情感输出对象选择的主要因素。但在通常情况下,情感的重要性被遮蔽了。
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简单的故事,一个富豪在有了一个孩子后便丧失生育能力,而刚好他的孩子一出生就失踪了,于是他领养了一个孩子。临死之际,失散多年的儿子突然回家想要继承富豪的财产,这个时候,富豪也许更倾向于将财产留给养子。
不说故事,即使是在现实里也有老人将财产留给长期照顾自己的保姆,而非儿女的案例。也有父母和孩子之间反目成仇的案件。若是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没有成功地建立起来,我们也可以认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家人。这也是人情感本质的说明。
在古代,情感的地位一直被忽略。比如柏拉图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,而将情感划分到本能欲望的层面,认为应该给予压抑。
他忽略了,理性只是运用语言工具进行判断推理的形式,而语言推理是可以自相矛盾的。理性自身没有必然性,也无法决定人的立场。人们是凭借情感来进行理性的选择。
在近现代,才有哲学家开始将情感提高到人的本质的地位。比如海德格尔认为情感是人的存在方式。人们聚集在一起闲聊的原因不是为了谈论什么,内容不重要,重要的是在一起完成情感上的交流。
由于情感是人的本质,决定了人的大多数行为,项思醒才能利用情感成功玩弄几个男生于鼓掌之间。项思醒玩弄别人的情感,那她自己有没有情感需求?
自然是有的。我们可以看到,项思醒与张科峰、徐某某、几个炮友之间的关系都非常温馨(没有露馅前)项思醒还和炮友说,自己不想当炮友,自己不是随便的人。这是项思醒情感需求的体现。
只要是人都有情感需求。输出情感与获得回应是人的本质,至于为什么是人的本质,目前我还无法进行详细的论证,只能借助一些例子和名人名言辅助说明。情感本身也应该有类型的划分,目前还缺乏说明。
项思醒最终是背叛了自己的情感关系(与男朋友的爱情关系),但我们不能认为她抛弃了自己的情感本质。她的背叛,不影响她下一次的真情流露。输出情感与获得回应的本质一直存在,只是对象换了。